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级别分布;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区域分布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能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称作海水淡化。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法,应用反渗透膜法及蒸馏法是市场中的主流。
海水淡化属于海水综合利用的一部分,海水综合利用最重要的包含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元素利用三个方面。
海水淡化上中下游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不仅可培育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还可带动周边地区机械、化工、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海水淡化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包括膜及高分子材料、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中游则为开展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的企业;海水淡化的下游应用主要在市政供水、工业用水等领域。
海水淡化产业上游设备制造商主要有海亮股份、津膜科技、双良节能等企业;中游对海水淡化工程提供设计、咨询等服务的企业有巴安水务、碧水源、江南水务等企业,同时还有上海电气、中国能建等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企业;下游主要使用在在市政供水、核电和电力等工业领域。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家格外的重视及支持下,我国海水淡化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发展历史。目前,海水淡化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自主技术基本成熟,产业初具规模。
据《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2956吨/日,比2022年增加了165908吨/日。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55个,工程规模2300728吨/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个,工程规模208266吨/日;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0个,工程规模13962吨/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海水淡化项目稳步推进,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规模超30万吨/日。
我国海水淡化水大多数都用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其中,工业用水大多分布在在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生活用水大多分布在在海岛地区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天津、青岛2个沿海城市。根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数据,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项目,引用范围最广的领域为核电和电力与石化和化工,占比分别达到39.39%和20.90%。总的来看工业用水比例远高于市政用水。
截至2023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10个省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其中,浙江省海水淡化工程顶级规模,共有80.15万吨/日,其次为山东,工程规模为71.32万吨/日。
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海水淡化上市企业较多的省份包括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均为制造业较为发达,且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此外,由于上游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和海水淡化后续的金属再利用环节还具有资源密集型特征,因此在西部地区的陕西、贵州等也有均有上市企业分布。
2023年我国海水淡化总规模约为252.3万吨/日。根据《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前瞻结合我国《发展计划》,预测2029年我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超过380万吨/日左右,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21%。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Shams:森林狼如今易主,他们将尝试与加内特重新建立联系并退役他的球衣
票价刚刚公布!2岁儿童八折不超过479元!网友震惊:“隔壁”迪士尼3岁才买票
iPhone17 Pro系列再被确认:4800万长焦+横向大矩阵,录像破新高
小米 15 / 15 Pro 手机获澎湃 HyperOS 2.0.200.9 Beta 版升级